好蝦冏男社調色完成 (0;05;29;33).jpg

這間好蝦冏男社   

可以說是水林鄉   

在地青年返鄉創業的代表

阿正以及其他八位海口小孩   

將結婚基金拿出來投資

好蝦冏男-27.jpg

在阿公的魚塭養蝦   

不抽地下水 

不投藥劑 

不傷害土地環境

沒有高密度養殖

用這三不一沒有的方式來經營

創造出全台灣出名的   

水林好蝦

好蝦冏男-31.jpg

阿正將養殖水源   

進行隔離與淨化   

雖然成本提高很多

好蝦冏男-18.jpg  

但是產量穩定許多

白蝦的品質與賣相   

得到消費市場的認同   

是說養白蝦是很費工

要養四五個月才能收成   

收成之後還要清池   

才能保障明年白蝦的生活環境是讚的

這麼樣貼心   

難怪阿正你的白蝦   

都是頭好壯壯很大隻

好蝦冏男-35.jpg

我們這邊的料理都屬於地方爸爸救星

五分鐘內就可以出一道好菜

因為東西如果新鮮大家都是阿基師

我們的蝦子就是

除了它活著的時候鬚非常的長以外

好蝦冏男-38.jpg

我們煮起來之後它那個彈性

依舊是不會跑掉的

另外一點把它撥開

蝦高的部分非常的豐富

這也不能浪費掉

好蝦冏男-39.jpg

其實台灣農漁業   

近年來面臨人口流失 

產業技術外移等影響  

逐漸看不到往日的榮景

但是阿正卻利用在地最扎實的基礎實力  

好蝦冏男-45.jpg 

將自己的努力

與水林養殖的故事做結合   

加入現在正夯的地方創生概念

創造出讓人超推薦的   

天霸王好蝦

好蝦冏男-17.jpg

從只是單純的養蝦   

到推動觀光體驗   

加上慢活度假行程

好蝦冏男-12.jpg

好蝦冏男社將原本白蝦養殖產業   

轉變成為地方創生的好榜樣

其實阿正的心中   

回家鄉養蝦只是一個藉口    

回來水林打拼才是阿正真正的目的

這無毒好蝦就是最美好的成品

好蝦冏男-47.jpg

日日好味

PREFECT

更多精彩影片與詳細內容請到目映台北 FB 專頁觀看  https://reurl.cc/LdNMy

店家地圖資訊
 ↓ ↓ ↓ ↓ ↓ ↓


檢視較大的地圖

文章標籤

目映台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木生 痞客幫-3.jpg

原來鹿港的木生海鮮會館前生是由麵攤做起

賣著滷肉飯 滷味 苦瓜封  等傳統美味

老老闆木生叔用料實在  料理方式特殊

受到鄉親熱烈的歡迎

經歷數十年的用心經營

打造木生海鮮會館這個名聲打響中台灣的餐廳

木生 痞客幫-4.jpg

只是用臉盆放海產

這樣會不會太衝突了

木生 痞客幫-5.jpg


老闆說從爸爸那時候已經就是流傳到現在

它的好處它的保冰度比較高

譬如說魚它冰在冰箱的時候

它會一邊是乾的然後一邊是有保冰到這樣子

它這樣子的保冰度比較強

木生 痞客幫-11.jpg

享受美食除了料理可口

能在每次過程間感受不同的衝擊

定會令這趟美食之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木生選用台灣各地甚至離島知名的海鮮

每日嚴選直送

因應不同的季節

提供消費者當季的食材

木生  就是這麼貼心

老闆喔

上菜喔

木生 痞客幫-7.jpg

這一道是那個白鰻米糕

它是用我們自調的烤醬

然後烘烤搭配特製的鴨肉米糕製成的

因為傳統的我們當初只做烤鰻

因為鰻魚米糕現在搭配在合菜的

菜色裡面吃得飽又好看

木生 痞客幫-8.jpg

木生料理海鮮就是和別人不同

新鮮小卷清甜軟嫩

港式避風塘作法蒜香四溢

兩者結合

混搭出專屬木生的美味創意

這道避風塘小卷

可是第二代接手後

給予顧客滿滿誠意的寫照

木生 痞客幫-10.jpg

這道雞汁鮑魚我肯定大大推薦

濃縮再濃縮 提煉再提煉的雞湯

勾芡後澆於新鮮活鮑

鮑魚彷彿像是海綿般

吸附著滿滿的精華

義式擺盤彷彿來到佛羅倫斯享用美饌

更有著置身希臘愛情海的浪漫

傳統與創新的擊下

在一次顛覆我味蕾的感官
木生 痞客幫-15.jpg

啥…

現在竟然出滷肉飯給我吃

這樣配起來適合嗎?

木生 痞客幫-16.jpg

想不到 這碗滷肉飯

我品嘗到的不止是美味

還蘊含著兩代經營者對於此處的情感

它不單只是一碗平民小吃

也是這家餐廳的「起家飯」

木生 痞客幫-13.jpg

即使裝潢再豪華

依舊堅守對於料理品質的用心

鹿港

百年小鎮見證歷史風華

依舊以它獨特樣貌迎接世代的轉變

木生 痞客幫-1.jpg

木生

代表著鹿港人不卑不亢 守護初衷的信念

日日好味

PREFECT

更多精彩影片與詳細內容請到目映台北 FB 專頁觀看   https://reurl.cc/8nWKd

店家地圖資訊
 ↓ ↓ ↓ ↓ ↓ ↓


檢視較大的地圖

文章標籤

目映台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百魚-3.jpg

今天為大家介紹鮭魚生魚片的處理方式

那首先我們先來看這隻鮭魚


百魚-1.jpg

這隻鮭魚大約是8點多公斤

是非常漂亮的蘇格蘭鮭魚

今天就來看怎麼樣

把牠分解成

我們平常最常吃到鮭魚生魚片

鮭魚-1.jpg

鮭魚跟其他的魚

比較不同的地方是

牠的肉質非常的軟嫩

再來是牠的骨頭也非常的軟

所以其實大家說

鮭魚的使用量最大

但其實鮭魚是最難處理的一種魚

所以處理鮭魚需要比較多的技巧跟經驗

鮭魚-2.jpg

很多人都覺得說

一定要照日式的殺法是最正統的

但我個人會覺得說

自己順手 迅速

殺魚的時候表面不要殘留很多肉

鮭魚-3.jpg

甚至非常乾淨 俐落 

翻面的次數不要太多

那我覺得這就是很ok的處理方式了

鮭魚-4.jpg

再來我們就是拔刺

一定要把魚頭的方向向右邊

因為牠的刺是倒鉤的

牠分大小隻 刺的支數會不太一樣

以這個大小的魚 

刺大約會有35~37支

所以我們在拔刺的時候也注意要算

魚越新鮮 牠的刺越扎實 越難拔

鮭魚-5.jpg

處理魚肚排刺的部分

先反刀把魚刺先撥開

因為牠的刺是往下彎曲

所以我們刀子要貼著刺

然後往下走 盡量是一氣呵成 不要用鋸的

鮭魚-6.jpg

那我們今天生魚片的擺法

就是由外而內 從背部開始排

越中間的部分部位越好

油脂越來越豐富

最中間的部分就是魚肚下去做排列

切鮭魚有一個重點就是不能太薄

當然也不能太厚

剛好大概抓在0.5cm左右 是最完美的

百魚-20.jpg

雖然全部都是鮭魚

但是我們可以利用一些刀法上的變化 以及厚薄度

來讓它呈現不一樣的視覺感官 還有牠的口感
百魚-18.jpg

讓你吃起來不會那麼的單調

最後在點綴一點鮭魚卵上去就可以了
百魚-25.jpg

日日好味 PERFECT

更多精彩影片與詳細內容請到目映台北 FB 專頁觀看   https://reurl.cc/OqkGA

店家地圖資訊
 ↓ ↓ ↓ ↓ ↓ ↓


檢視較大的地圖

文章標籤

目映台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邊爐-88.jpg

痞客邦火鍋祭12月開跑!大家快跟 目映台北 一起參加火鍋評比,選出心目中最好吃的鍋!活動獎項超棒的唷!

台北市的飲食文化   

講求快速 簡單 個人化

但是在長安東路的老宅群之中有間火鍋店

卻刻意活在過去

打邊爐-3.jpg

你看看這裡面   

彷彿時光倒流

就像是四十年前的香港呢

打邊爐-9.jpg

屏風 檯燈 老瓷磚 牌匾 收音機 黑白奶

這些都是老闆波吉哥   

自打邊爐開店以來的收藏

打邊爐-11.jpg

店內設計的靈感來源   

是波吉哥香港老家的樣貌
 

打邊爐-23.jpg

你看那辣椒

翻過又炒 炒過又翻 

客人吃的一鍋麻辣鍋

波吉哥就要花上四五個鐘頭下去炒

你吃下去不只是原汁原味

打邊爐-20.jpg

還是波吉哥二十多年的經驗累積

這私宅打邊爐的每樣食物 

都是自己做的 

打邊爐-43.jpg

連飲料都是香港特調

我有沒有看錯

竟然是香港最有名的黑白淡奶

就是為了要給人客

最正港的香港口味

打邊爐-53.jpg

波吉哥我想你就像

家裡面的大哥一樣   

照顧著每一位客人

給大家有回到家裡的感覺

那這樣上桌的絕對都是好料

打邊爐-105.jpg

這私宅打邊爐的鍋底   

鴨血跟豆腐

已經是滷了五點多鐘之久   

不只入味 更加好入喉

加上桌上滿滿都是好料的

這個時候我才了解這私宅打邊爐

其實就像我們自己家裡  

要吃什麼好料

要煮甚麼樣的食材   

波吉哥都給你最讚的

打邊爐-31.jpg

所以你看一下這牛肉  

切的不只大片

還很厚唷

打邊爐-106.jpg

波吉哥說其實打邊爐

就是源至於一個飲食文化

所以西洋菜皮蛋清湯

是一個很道地的一個香港火鍋湯底

當然港式的火鍋絕不脫離的

就是這個手打丸阿

其實也是客人的最愛

打邊爐-63.jpg

還記得那些年

全家一起圍爐的日子嗎

還記得那些年    

跟著三五好友一起共同歡笑的時光嗎
打邊爐-57.jpg

爐正熱 湯正濃   

手機放旁邊 拿起碗筷

準備品嘗這

好好味的打邊爐

因為私宅就是這麼溫馨

要你無拘無束地

因為波吉哥就是這麼懷舊   

他喜歡分享家中最溫暖的氛圍

夜深了 圍著爐邊 一起享受吧

日日好味 PERFECT

更多精彩影片與詳細內容請到目映台北 FB 專頁觀看  https://reurl.cc/ex03K 

店家地圖資訊
 ↓ ↓ ↓ ↓ ↓ ↓


檢視較大的地圖

文章標籤

目映台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equence 01.Still019.jpg

這一庄
就是口湖鄉的水井村
阿泓兄說這裡以前就是農牧區
附近都是在養豬的
其實以前也是在養豬的

Sequence 01.Still004.jpg

阿泓兄本身也是豬肉商
覺得沒有養豬的時候
這間豬寮放著也是可惜
所以把它轉型
變做餐廳
再賣一個最獨特的
這間餐廳最有名的
桶仔鵝

Sequence 01.Still009.jpg

替鄉里的觀光打出名聲
可以說是口湖之光
為了宣傳在地特產
還在店面前養鵝

Sequence 01.Still013.jpg

你看多用心啊
豬條a桶仔鵝就是用
雲林在地生產的白蘿蔓

Sequence 01.Still016.jpg

白蘿蔓吃起來比較有湯汁
牠本身比較有湯汁這樣
在吃的時候
牠的肉質還會一直釋放湯汁出來
尤其是透過
炭火下去烘烤的時候
還會多炭火的味道

Sequence 01.Still015.jpg

只不過簡單用鹽跟米酒
用醃的給這隻鵝調味
就證明了口湖地區
能將每天現殺的白蘿蔓大白鵝
產地直送
阿泓兄選用飼養了
大約120天的鵝
肉質軟嫩有嚼勁
香味四溢又多汁
卻是要烤上個90分鐘
才能品嚐得到

Sequence 01.Still018.jpg

但是店內好料不只桶仔鵝

法國的料理界認為
鵝油是所有動物油之中
最高級最健康的
加上鵝油有不飽和脂肪酸
對人體健康有幫助

Sequence 01.Still017.jpg
用鵝油來炒紅蔥頭
阿泓兄你真正行

Sequence 01.Still020.jpg

阿泓兄會親自來剪桶仔鵝
是因為用炭火烤的時候
溫度會高達七八百度
才會把鵝肉的油脂跟香氣
提升到最美味的程度
所以這個時候
若是客人自己拆解的話
不只會燙傷

Sequence 01.Still022.jpg
連珍貴的鵝肉湯汁
都會流失掉 相當可惜
你看這鵝皮跟鵝肉
實在是太誘人了
但是現在還太燙口

Sequence 01.Still024.jpg

不然先來吃鵝油蔥拌麵線
止餓一下 

阿泓兄說這麵線
用我們口湖在地的
手工做的麵線
加上鵝滴下來的鵝油
把它結合起來
鵝油它本身就是

Sequence 01.Still012.jpg
經過炭火烤過
所滴下來的油
就又多一個炭火的香氣

Sequence 01.Still009.jpg

這幾年
政府推動青年返鄉創業
有展現出不錯的成績
阿泓兄卻是以在地青年為出發點
透過自身對故鄉的了解

Sequence 01.Still006.jpg
將口湖鄉曾經興盛的養殖榮景
用豬寮改建的餐廳呈現出來
用桶仔鵝這獨特的風味
給前來遊玩的客人品嚐
讓大家記得

Sequence 01.Still008.jpg
在這靠海的雲林口湖鄉
有著最幸福的農村生活
要來跟大家分享

日日好味  PERFECT

更多精彩影片與詳細內容請到目映台北 FB 專頁觀看 https://reurl.cc/avrjD

店家地圖資訊
 ↓ ↓ ↓ ↓ ↓ ↓


檢視較大的地圖

 

文章標籤

目映台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equence 01.Still015.jpg

位於彰化員林

至今已超過三十年歷史的黑肉石頭火鍋

可是在地人極力推薦的傳統美味

更是夜貓子們鍾情的深夜食堂

Sequence 01.Still004.jpg

還沒品嘗到老闆阿足姨的好料理

只先看到這個冰火鍋料的冰箱

滿滿的記憶  就都浮現出來了

Sequence 01.Still003.jpg

在黑肉石頭火鍋以盤子的顏色計價  要吃甚麼自個挑

份量不多不少剛剛好

暨能滿足喜愛多種食材的饕客

更不會造成吃不完的浪費

阿足姨每日一早親自到市場挑選當令食材

給客人最優質的美味

別看這冰箱不大

舉凡海鮮 肉品 火鍋料 青菜

超過四十多種的食材保證令你滿意

Sequence 01.Still008.jpg

阿足姨說 石頭火鍋著重於腥香料 與肉類

快炒後所釋放出的香氣

若是湯頭過於濃郁

就會搶走食材本身天然的滋味

因此 清澈卻不加任何化學調味的湯頭

便是黑肉石頭火鍋受歡迎的關鍵

而且阿足姨說

湯頭必須當天熬煮才不會越熬越鹹

等一下

這鍋內陣陣的香氣

不會吧

妳連沙茶醬也自己做喔

Sequence 01.Still009.jpg

我真的越來越期待這家石頭火鍋的威力

阿足姨說

這味沙茶醬是她三十多年來的心血

除了用料實在  滋味甘甜美麗

最重要的是要讓人吃了健康安心

不會太油 也不會死鹹

針對時代演變調整口味

 

Sequence 01.Still011.jpg

天啊 我完全感受這碗滷肉飯之所以受歡迎

不單只是用料實在

它  就像是阿嬤的那鍋滷肉

與市售那種大眾化的口味相比

更加樸實 濃郁 還有一股懷舊的氣息

Sequence 01.Still012.jpg

石頭火鍋起源於南韓

他們得知這種鍋的保溫特效

可使鍋內食物加溫解脂後香味完全釋放

鮮味自然雋永

加上鍋的材質富含各種對人體有益的鋅  鍶等微量元素

因此 台灣人在四十多年前便引進這樣的料理
Sequence 01.Still013.jpg

火鍋  是台灣人再熟悉不過的料理

簡單的烹調就能享用

但其中的技巧更是不足為外人道

Sequence 01.Still014.jpg

以吃得健康為初衷 加上凡事親力親為

便是阿足姨石頭火鍋受歡迎的不二法門

她說 秉持著良心 誠信服務消費者

才能歷經時代的考驗

Sequence 01.Still006.jpg

可利亞 小紅莓 ……

這些屬於那些年的美味的記憶

至今 依舊烙印在我的腦海

吃著黑肉石頭火鍋

彷彿又回到那個純真的年代

好美…..好美……

日日好味 PREFECT….

更多精彩影片與詳細內容請到目映台北 FB 專頁觀看 https://reurl.cc/3D84R

店家地圖資訊
 ↓ ↓ ↓ ↓ ↓ ↓


檢視較大的地圖

 

文章標籤

目映台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功餅店-8.jpg

來到朴子若要吃古早味的  

就要來去小巷內

成功餅店-1.jpg

 

這老闆阿哲阿公今年已經七十多

自學做這西洋餅乾   

到自己出來開店

最堅持的 除了做餅乾要真材實料

麵粉 蛋 油和鹽 要加得比別人更豐富

所以不只自己的市場顧得住    

也讓客人吃了更加滿意
成功餅店-35.jpg

但是就算是阿哲阿公    

你的餅乾真正有夠好吃

若沒有漂亮的外型

這好吃的餅乾    

吃下去滋味也是會打折的啦

成功餅店-5.jpg

阿哲阿公說這模具是紅銅的

這樣壓下去拿起來會比較簡單

壓好之後才排成整列

這樣做真的比較慢

這種滾筒式的這台機器

是差不多40幾年了

就延續的用到現在了

成功餅店-16.jpg

那用人的年紀來講   

成功食品廠裡的機器    

也都是做阿公的年紀了

它們和阿哲阿公  

四五十年來  

依然一起努力打拼

每天上工做餅乾  

自攪料壓模子開始

接著一盤一盤的餅乾原料  

送進去烤台

成功餅店-12.jpg

雖然機台老舊  

火候溫度難控制

不像現代機械化生產那樣方便

但是靠著和阿哲阿公

朝夕相伴的合作默契

卻是可以烤出

最有台灣古早味的餅乾

成功餅店-23.jpg

沒有漂亮的外觀

卻有豐富的口感

沒有華麗的包裝

卻有濃濃的台灣人情味

成功餅店-31.jpg

阿哲阿公靠著陪伴著他

將近一甲子的製餅機與烤箱

烘烤著一塊一塊餅乾

成功餅店-18.jpg

這古早味手工餅乾的意義

就像是陪伴著許多人

走過孩童歲月

走出各自的成功人生

經過時間的淬鍊

成就令人懷念的美好滋味


日日好味  PERFECT

更多精彩影片與詳細內容請到目映台北 FB 專頁觀看   https://reurl.cc/X61mM 

店家地圖資訊
 ↓ ↓ ↓ ↓ ↓ ↓


檢視較大的地圖

文章標籤

目映台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Sequence 01.Still003.jpg

在西元1898年
一場大水對彰化地區
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卻也讓一項台灣傳統小吃
因此而誕生
那就是肉圓

Sequence 01.Still0013.jpg

一種番薯粉打漿之後
裹著炒製過的肉塊筍子
接著或炸或蒸
伴著醬料一起享用的點心
尤其是北斗老店肉圓瑞
堅守著一百多年的製作方式
這純手工的古早味
是老饕們的最愛

Sequence 01.Still010.jpg

現在北斗肉圓瑞
是第四代來接手了
世賢兄以及鐘勻兄兩兄弟
每天從早上四五點
就起床款料蒸肉圓

Sequence 01.Still011.jpg

豆腐貢丸湯的湯頭
也都是當天現做
因為阿公傳下來的精神
就是要用真材實料
給客人最好的服務

Sequence 01.Still009.jpg

肉圓瑞的肉圓皮
是使用純的地瓜粉
加在來米的米漿下去煮的
裡面的餡料
有麻竹筍和豬的後腿肉
煮好之後經過三道熟成

Sequence 01.Still007.jpg

就連看似不經意的地方
都有秘密存在唷
使用的油
是用豬皮下去煸出來的純豬油
純豬油炸起來耐高溫
還會多個清香味
吃起來比較好吃

Sequence 01.Still004.jpg

肉圓瑞的醬料特別就是
有加蔭豉 古釀的醬油 中藥下去煮
所以特別香

Sequence 01.Still0012.jpg

這肉圓的美味一吃下去就知道
不管是蒸的還是炸的
簡簡單單就能滿足人心
加上店家醬料獨具特色
難怪講到讓人難以忘懷的台灣小吃
肉圓絕對佔有一席之地

Sequence 01.Still006.jpg

一百多年前
范萬居先生為了勤儉打拼的鄉親
創造了肉圓
從此這項美食傳遍了寶島各地
現在范世賢 范鐘勻兄弟
承接曾祖父製作肉圓的方法
結合現代人重視養生的概念

Sequence 01.Still008.jpg

他們深知
就算身上扛著肉圓發源地的光榮
唯有用心經營
才能讓這台灣好味道
永遠流傳下去
日日好味  perfect

更多精彩影片與詳細內容請到目映台北 FB 專頁觀看 https://reurl.cc/z8350

店家地圖資訊
 ↓ ↓ ↓ ↓ ↓ ↓


檢視較大的地圖

 

 

文章標籤

目映台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串香珍-42.jpg

想不到竟然在雲林北港這裡

這位大哥駿騰兄 自己串蔥仔肉

要來給自己的燒肉品牌使用的

串香珍-34.jpg

駿騰兄說燒烤的東西主要是你的食材是否新鮮

所以要求的東西就是要新鮮

廠商送來的完成品食材是我們沒辦法挑的

我們自己去選的可以看到食材的好壞

串香珍-33.jpg

這肉串用料新鮮  又是手工下去串

加上以銅板價格來回饋給消費者

天啊~~我有沒有聽錯

串香珍-39.jpg

什麼!駿騰兄因為負擔太大,所以必須烤鰻魚骨來止餓嗎

沒有啦~誤會大了!這鰻魚骨是要做醬汁

「熬這一字是很簡單

但是實際上就得要花兩天  將醬汁收乾

才可以符合駿騰兄的高標準

串香珍-41.jpg

那是因為駿騰兄 自從讀書開始就喜歡烤肉

長大之後決心要用烤肉當作一生的職業

這種精神只有日本的職人才有

串香珍-18.jpg

常常駿騰兄從八點開始賣

串香珍的攤頭四周圍 

就有人客甘願站著等

因為這烤肉的氣味實在是太香啦

串香珍-21.jpg

用好滋味來疼痛客人的胃   

這樣生意才會源源不絕

在串香珍的攤販上面

串香珍-15.jpg

最便宜的一項十元

最貴的   

也才一串三十元而已

滿滿二三十樣的選擇 

串香珍-6.jpg

用炭火慢慢烤

這氣味絕對會是好的

加上駿騰兄的攤販  

就在北港朝天宮頭前  

位置十分明顯

串香珍-9.jpg

開店十多年來  

累積了不少死忠的顧客

但是相對阿宗兄的壓力是非常之大

因為這品質要顧好   

實在是不簡單啊
串香珍-8.jpg

在夜晚的北港鎮上

顧石獅大將軍駿騰兄  

個性樸實 樂觀積極

將他對北港在地的情感具象實體化

用實惠超值的價格

串香珍-13.jpg

充滿溫度與濃情的燒烤

滿足追求美食的心靈

讓夜晚的北港

串香珍-18.jpg

多了一個駐足停留的理由

不管是鄉親  前來拜拜觀光的旅客

都能在串香珍 吃的開心 吃的安全 吃的健康

 


日日好味  PERFECT

更多精彩影片與詳細內容請到目映台北 FB 專頁觀看 https://reurl.cc/E793R

店家地圖資訊
 ↓ ↓ ↓ ↓ ↓ ↓


檢視較大的地圖

文章標籤

目映台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牛-1 (2).jpg

彥甫兄的阿祖是從民國22年開始賣的

刨冰算是已經賣到第四代了

從阿公第二代金牛來接手

日治時期農業社會

那時候勞工階層的人較多

都是一大早就出門了

工作做到快結束時太陽剛好出來

就收工肚子很餓又口渴

收工就會來店裡吃一碗綠豆粉條

所以以前都是說來金牛那吃早餐會飽又會涼

金牛-4.jpg

用手出力慢慢揉  把愛玉籽的果膠搓出來

靜置一段時間之後

就會是你我熟悉的愛玉

看這攤子上的配料這麼多樣  

還要花上大半天的時間 

每一樣都要堅持自己做

金牛-5 (2).jpg

看來彥甫兄他阿公傳下來的

不只是賣冰的攤子  

更加是做人的信任

金牛-6.jpg

會堅持選用高級的番薯粉  

加上傳統古法製作

這樣做出來的粉條  

口感才會Q才會好吃

金牛-5.jpg

加上用瓦斯爐來煮粉條

不只熱水溫度穩定  

灑出來的粉條品質更加高

金牛-9 (2).jpg
而且作業的環境更加衛生  

客人來吃絕對會安心

這就是北港人的個性

每個步驟每個環節都講究真材實料

難怪這北港的「粉味」會這麼受大家的歡迎

金牛-17.jpg

這粉條就像是麵 粉粿就和飯一樣

加上綠豆紅豆五穀這類的  

這吃下去絕對會飽

這就是金牛刨冰店最傳統的古早味

要知道做這真材實料  

是費時又費工

加上天氣反常悶熱

這配料要顧到好 是十分困難

金牛-9.jpg

彥甫兄你這招真厲害

這台灣正港土楊桃  

你用傳統製法下去醃

不只要土楊桃盛產季節

還要醃半年才能拿出來喝

這麼花時間的東西  

吃起來滋味應該是非常不同

金牛-23.jpg

古早味的食物總是會讓人懷念

那是因為用料實在 做工仔細

正如同那些年的人情味一樣 動人心弦

彥甫哥守著阿公和爸爸

傳下來已經四代的氣味

不因為現代社會步調快速而偷工減料

反而堅守製作方式

這樣做出來的沁涼冰品

才會令人懷念  才會好吃

金牛-2.jpg

這就是北港在地的傳統風味

這就是

金牛刨冰

日日好味  PERFECT

更多精彩影片與詳細內容請到目映台北 FB 專頁觀看 :https://reurl.cc/armW4

店家地圖資訊
 ↓ ↓ ↓ ↓ ↓ ↓


檢視較大的地圖

文章標籤

目映台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